为何我建议你要有一点「恋爱脑」?


【资料图】

前段时间,《消失的她》热度居高不下。这部电影取材于2019年中国孕妇泰国坠崖案,讲述了一位男性为还天价赌债而杀害妻子以攫取财产的故事。许多观众在观影后纷纷表示不愿再相信爱情、要戒掉恋爱脑,电影也因此被贴上了「专治恋爱脑」的标签。 图片来源: 网络 其实远在《消失的她》上映之前,恋爱脑就被人们戏称为「21世纪最该纳入医保的绝症」,「智者不入爱河,愚者为情所困」也早已成为人们反复警醒自己的至理名言。在豆瓣劝分小组和打醒恋爱脑小组,不少人发帖寻求解救恋爱脑的灵丹妙药,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对他人的恋爱脑行为表示「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」。 有人的确因为过度恋爱脑——将一切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——而陷入内耗,甚至失去自我。但也有人仅仅只是在恋爱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、产生了消极的感受,就将所有的不愉快、不稳定、不称心都归罪给恋爱脑,任何情绪的起伏波动、任何决定的摇摆不定都被认为是恋爱脑的表现。 于是,人们对恋爱脑的定义开始不断泛化,对恋爱脑的抵制也逐步上升为对爱情本身的攻击。 图片来源:《浪漫的体质》

01

恋爱中可能不恋爱脑吗? 可是,在恋爱中真的可能完全不恋爱脑吗?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,处于热恋期的人大脑某区域灰质显著少于处在单身状态中的人,而大脑灰质则与记忆、情绪、肌肉控制、感官知觉、决策判断等功能密切相关。 也就是说,恋爱所带来的生理反应的确会让人在无意识中「降智」。 上头、摇摆不定、日思夜想……这些都是恋爱的必经阶段,无论我们强调再多次「人间清醒」、诵读再多回「智者不入爱河」,都无法阻断身体里化学物质的相互碰撞、难以停止灵魂对亲密关系的本能渴望。 因此,在恋爱中不那么理性是一件自然且普遍的事情。相反,要求热恋期的男女时刻保持大脑清醒才是无稽之谈。 图片来源: 哔哩哔哩@华语辩坛老友赛 既然没有人能在恋爱中完全不带一点恋爱脑,那么人们对恋爱脑的反感、抵触、甚至讨伐是因何而起,对恋爱脑的审判又是如何上升至对爱情本身的攻击的呢?

02

女性主义=不谈恋爱吗? 事实上,人们抵制恋爱脑、攻击爱情,并不是因为狭隘、自大,而是出于失望、害怕。 交往后被背叛、结婚后被家暴、离婚后被勒索甚至杀害,这样的新闻事件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,亲密关系也因此被附加上了额外的不安全滤镜。 人们害怕遇到伤害自己的伴侣,担心遭逢不幸的婚姻,还恐惧恋爱后、结婚后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。 与此同时,随着女性意识的提高,人们面对爱情时的不安与警惕也愈加强烈。毕竟在父权制社会的亲密关系中,女性总是被男性贬抑成受控制和被支配的欲望客体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抵制恋爱脑、攻击爱情似乎成了人们的不二选择。 图片来源:《问题餐厅》 但是,女性主义=不谈恋爱吗? 日本女性主义学家上野千鹤子提出:「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,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,怎么样都可以。」 远离恋爱脑、专心搞事业、做不恋爱的独立女性…… 这些训诫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人们沉浸在爱中、享受爱情美好的权利,背离了追求自由思想与自在生活的女性主义。 更何况,当下对恋爱脑的抵制已经上升到了对爱情本身的攻击。因此,如果将女性主义与不谈恋爱强行绑定,或许也是一种对女性主义的误解。 不仅如此,细观「女性主义=不谈恋爱」这一说辞,我们还会发现隐藏在这之下更隐晦的厌女思想。 以大 S 与具俊晔闪婚为例,不少网友劝诫大 S「独自美丽,不要扶贫,不要恋爱脑」,原因在于具俊晔的年龄、相貌、家庭、恋爱史等都比不上大 S, 与完美伴侣的条件相去甚远。爱情就像这样成为了一场锱铢必较的谈判、分毫必争的比拼。 为了不在爱情中吃亏,不少人还在社交平台分享着恋爱战略——用男性的思维谈恋爱,企图通过「降低感性、提升理性」来让对方越来越爱自己,借此在恋爱的角斗中成为胜者。 可倘若进一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,在这场恋爱竞赛中,男性所代表的父权不仅是参赛者,还是判定胜负的裁判,甚至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。 「只有获得父权的肯定,才是真正的赢家,本质上仍然在向父权学习、向父权靠拢」,这也完全背离了女性主义的道路。

03

恋爱与自我发展相悖吗? 在这个试错成本不断升高、阶层流动逐渐减缓、不稳定性持续加剧的社会,恋爱确实难免会被具象化为一场你赢我亏的交易、你胜我负的竞赛,甚至是你死我活的角斗,爱情也因此成为了生活中得失不定、输赢未知、生死不明的风险因素。 身处人人自危的社会,规避风险、专注自身、力求自保是一个自然且必然的选择。当人们对亲密关系充满了各种不安全设想时,建立关系这件事自然使人望而却步。 但是,恋爱与自我发展真的背道而驰吗? 上野千鹤子表示,她至今都相信,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:「 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,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。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、嫉妒、控制欲、利己心、宽容和超脱。 恋爱是斗争的平台,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,并放弃自己的自我。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。在恋爱的过程中,我们受到伤害,也互相伤害,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,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。」 图片来源: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 在韩剧《二十五,二十一》中,女主角罗希度向男主角白易辰告白时,也称「我越是喜欢某个人,越会了解自己」。 研究发现,成年后的恋爱关系与童年期的母婴关系是具有沿袭性的依恋关系。 恋爱关系的构建仿佛是时空隧道的开凿:在恋爱的互动中,使我们得以重回童年现场,看见自己的人际底色如何被铺就、 基础框架 如何被搭设。与此同时,恋爱关系的构建也可以是改写剧本的契机:它将帮助我们识别不合理的依恋观念,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,从而构建崭新的依恋认知。 因此,恋爱无疑是一次深度觉察自我并发展自我的机会。 正是在亲自走向对方的过程中,又或在亲手斩断一段关系的过程中,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自己,发现原来我可以是这样幼稚、脆弱、冲动,也可以是如此成熟、坚韧、强大;我们还得以重新认识他人,打破长久以来的一人视角,让世界从他者的视角重新生发。 当我们将恋爱从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探索为目标,便会发现人生列车呼啸驶向的并非是「幸福地在一起」的终点,而是「我成为了更完整的人」这样的驿站。 而分与合、爱与不爱、热烈澎湃与心如死灰,其实都是探索自我的这段旅途中的短暂停留。「适当的恋爱脑并不是洪水猛兽,而是唤起生命热情的珍贵体验」,恋人也不是锱铢必较的对手,而是我们并肩同行的队友。 图片来源:《冬天的故事》 要实现自我探索、自我发展,比起抵制恋爱脑、攻击爱情,更好的选择或许是尊重自己的感受、了解自己的需求。 我们参考了成人依恋理论,选取 亲近度、依赖度、安全感 三个对依恋类型具有强预测力的维度,对你的依恋类型进行全面评估,并为你准备了专属建议指南,希望对建立更健康的互动模式有所启发。 「 测测你的依恋类型 」 原价:299元 限时三天免费测试 扫码免费领取测试 祝愿我们都有「敢爱」的勇气,也有「敢不爱」的底气。 参考文献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. 韩炳哲:《爱欲之死》,北京:《中信出版社》,2019年3月。 2. 上野千鹤子、铃木凉美:《始于极限》,北京:新星出版社,2022年9月。 3. GQ Talk:《“恋爱脑”现象:爱情为何成为了生活的风险因素》,2022年5月20日。 4. 凤凰网:《恋爱脑,当代年轻人眼中的绝症》,2023年7月27日。 5. 看理想:《大S说的对,先爱了再说!》,2022年3月11日。 6. 看理想:《“她厌男,她是我女友”》,2023年7月29日。 7. 十点人物志:《“恋爱脑”,成了21世纪新型绝症?》,2022年11月9日。 作者:粥 责编:kk,粥 从了解依恋类型开始探索自我~

关键词:

    为你推荐

    为何我建议你要有一点「恋爱脑」?

    前段时间,《消失的她》热度居高不下。这部电影取材于2019年中国孕妇泰

    来源:简单心理 23-08-08

    【Fintech 周报】央行重申将调整存量房贷利率;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;东鹏特饮获小贷牌照

    【Fintech周报是由TMTpost发布的特色产品,将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

    来源:钛媒体 23-08-08

    应急救护技能 如何“加急”?

    应急救护技能如何“加急”?

    来源:合肥在线-合肥晚报 23-08-08

    主播在 2014 款 MacBook Air 上运行 Windows 1.0 系统

    主播在2014款MacBookAir上运行Windows1 0系统,键盘,windows,youtube,macbookair

    来源:IT之家 23-08-08

    对话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:在中国,不止是为中国 | 高端访谈

    编前:从2002年诞生并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,到2017年销量“腰斩”后

    来源:中国汽车报网 23-08-08
    返回顶部